View on GitHub

work@ilyagram

「吞服烏肝並兔髓,換盡塵埃舊肚腸」

冷體的復返:內容物的遮掩與揭露

李士傑,馬來西亞演講摘要 ver 1.10,2017.12

摘要

台灣民政府(TCG)是一個台灣民間發起的準政府組織;宣稱自身的合法性來自於二戰結束後盟軍僅將台灣託管給中華民國(流亡政權),並未完成軍事佔領程序。2006 年由民間團體聯合到美國對美國政府提出行政訴訟,在訴訟被擱置後宣布成立「台灣民政府」。雖然它是一套理論驅動的法律裝置,但是卻透過類似直銷的方式來擴大招募成員,辦理官員訓練講習收費來賺取商業利益。

Taiwan Civil Government (TCG) is a pseudo-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 founded by several pro-independent organisations and political parties of Taiwanese civil society. TCG claimed its legitemacy from the uncertain sovereignity status of Taiwan after the Peace Treaty of San Francisco. It claimed the US military government which had occupied Japan also have rights controling Taiwan, and current Republic of China (ROC) is “in exile”, rather than really ruling the island. 2006 these civil group collectively accused US Government, and they found the TCG right after the suspension of the law suit.

Even though TCG is a theory-driven legal apparatus since its conception, it expands through recruitment of new member with disinformation, gaining comercial profits via officer-training courses and fake nation-state services like ID card and social welfare.

相較於準政府組織的荒謬行為演出,深掘下去造成的是對眼前現實的認知失調:集體歷史如何同樣地被「部分真相」(partial truth)掩蓋冰封。我們需要打開那在黑潮之上漂浮的冷凍裝置,把沈積物解凍、切割,才能有機會開始接近(全新、多重版本的,與陌生的)真相。

Compared with the absurd performances of pseudo-government, the deep exploration brings out the cognitive dissonance toward current political and historic realities. Our collective history were shaped, forged and frozen by partial truths, which needed to be open, cut and defrozen then the new multiple versioned, estranged truth shall emerge.

作為「解凍」示範的兩種黑歷史(history hacks) — 重新發現多重真相的方式,分別是台灣的素人科學與社會研究者林炳炎先生(從《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林木順與台灣共產黨的創立》到《保衛大台灣的美援》自力出版系列專書)以及中國歷史研究者劉仲敬先生(最近的作品是《遠東的線索》)。他們各自引述了新的歷史材料,例如林炳炎先生挖掘美國懷特公司專案經理狄卜賽(Valery Sergei de Beausset,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狄寶賽文庫)的私人檔案重新理解美援與台灣社會發展關係,以及兩位都分別引用了原本未曾被台灣社會意識到的俄羅斯(舊蘇聯)文獻,加入了歷史的重新詮釋角度,與完全改變了我們注視當下事物的方式。

Two ways of history hacks, as the example of defrozing practices, are Taiwanese independent STS researcher Mr. Lin Pin-yen, and Chinese historian Liu Zhongjing. Mr. Lin digged out Valery Sergei de Beausset’s personal archive, who is the project manager of J.G. White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to deliver US AID to Taiwan (1950-1957). Mr. Liu comprehensively reinterpret the Soviet Union archives and reposition China’s internal dynamics in the past 100 years. They both open up a new horizon and change how we gaze the current moment.

最終藝術工作者得面對與觀眾相逢的現場:如何情感性地、系統化地帶回這些遺物,重新組合成一個多重真相聚攏,自我發現的當下。

In the end art workers would have to re-experience the encountering moments: how to bring back the relics emotionally and systematically and reassemble to a multiple versioned, self-discovering here and now.

純複製的國家仿生學

因為無知,我們可以不斷增生複製。

宣稱正式加入聯合國平台 Global Action Platform「台灣民政府」(USMGTCG, US Military Government Taiwan Civil Government),其品牌標誌與安侯建業、白宮、加州大學 Davis 校區等贊助者並列,被宣傳成為台灣民政府的再次重要成果 。然而它並沒有告訴我們,一如我們的正常政府一般,為何這次加入這個(或其他的)平台如此重要,要採許什麼樣的(持續性地)「行動」,對食物、健康與繁榮需要修正什麼樣的「願景框架」。

這些宣稱只有純形式,而沒有任何一絲具體內容。

台灣民政府(TCG)是一個台灣民間發起的準政府組織;宣稱自身的合法性來自於二戰結束後盟軍僅將台灣託管給中華民國(流亡政權),並未完成軍事佔領程序。2006 年由民間團體聯合到美國對美國政府提出行政訴訟,在訴訟被擱置後宣布成立「台灣民政府」。雖然它是一套理論驅動的法律裝置,但是卻透過類似直銷的方式來擴大招募成員,辦理官員訓練講習收費來賺取商業利益。

它基本上可以被視為一個商業本質的國家機器寄生物(parasite)或複製物(replicants),仿效著被寄生的主體,重複著所有類似的形式,一層層地盜版、呈現在多重的跨媒體平台上。人類學家認為它是本土版的「船貨運動」(cargo cult)。新任的發言人在高雄、台南的「大遊行」上,仍然說著沒有人聽得懂的話語;年輕人被再次動員披著值星帶,走在老人們的前面,大家一起穿著西裝與黑便帽,黑熊部隊則作為「驚喜」,戴著新穎的奇特黑色護膝出場展示。

黑色美學會變得更洗鍊嗎?發言人的語言會更巧妙而聰明地並置國際情勢,讓眼前毫無邏輯的遊行之意義安置,溫和但是卻持續惹毛另外一批急需媒體青睞目光的激進派來收割衝突,增加訂戶數嗎?下一版的身分證會納入更高級的認證科技嗎?Flickr 上的整齊影像(Flickr: 台灣民政府 ),預示了資本可以再次轉換更有想像力的「(擬)政府實力展示」。

我們的現實生活的確是充斥著形式主義的壅塞物,而政府組織,與政黨、軍隊、學校一樣同樣位於 checklist 檢查清單的最末端,的確是這種形式化流弊的最佳展現。透過商業組織偽裝成一個政治組織,甚至政府這種意識型態組織,等同病毒細胞狹持了意識主體,倘若沒有適切的意識形態、歷史、技術、法律、國際關係同步處理,幾乎只是讓對現實不滿的能量,再次在不同的虛假現實之間轉換形式與流竄。

黑歷史的解凍與復返

殭屍政治裝置的存在不只生產著荒謬感,更衝擊我們的是:這與我們所認知的歷史有什麼不同?正史與黨人,烈士與詐騙集團之間的區別失去意義。國家故事只是從遠東線索移轉目光的遮掩物,除去不受歡迎(被遺忘)的前人歷史,家庭史不過就是一個砲彈箱罷了。急切於認同任何一個國家的積極者,需要很努力來避免人們不會追問尷尬的問題,就像無論打了幾次電話,轉了幾手專家接聽,還是很努力不懈、想要讓你走向 ATM 提款機的、勤勞的詐騙集團電話工作人員(我們現在知道他們的勞動條件有多艱困了)。

我們需要打開那在黑潮之上漂浮的冷凍裝置,把沈積物解凍、切割,才能有機會開始接近(全新、多重版本的,與陌生的)真相。

作為「解凍」示範的兩種歷史的重新發現方式,分別是台灣的素人科學與社會研究者林炳炎先生(從《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林木順與台灣共產黨的創立》到《保衛大台灣的美援》自力出版系列專書)以及中國歷史研究者劉仲敬先生(最近的作品是《遠東的線索》)。他們各自引述了新的歷史材料,例如林炳炎先生挖掘美國懷特公司專案經理狄卜賽(Valery Sergei de Beausset,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狄寶賽文庫)的私人檔案重新理解美援與台灣社會發展關係,以及兩位都分別引用了原本未曾被台灣社會意識到的俄羅斯(舊蘇聯)文獻,加入了歷史的重新詮釋角度,與完全改變了我們注視當下事物的方式。

科技挪用與意義網絡的編織

重新發現就是踏回多重意義的當下泥沼之中。當代藝術是否有可能將科技挪用,把重新發現的故事編織進新織就的、混雜到新舊交織的意義網絡中?影音技術如 GoPro 錄像裝置、編輯軟體 ffmpeg 幫助我們拆解影音。而這些新認知的流竄與擴散也透過社交媒體如臉書 Facebook 與微信 WeChat,新聞新創服務網站如今日頭條,內容農場網站如壹讀、每日頭條 kknews.cc ,假新聞網站如大馬 CoCo01、歡享網等,重新回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了解這些黑暗技術(Tech Noir),就是了解今日你我所生存的現代社會,我們所體驗到的資訊社會多重現實,是如何地透過數位媒體與網路科技,一層層地被編織與形塑、被 3D 列印出來的。混雜了過時的各種意識型態,今天的想像共同體是如何在當下凝聚而成,又有什麼樣的可能性可以被打破、被挑戰。

德希達在 1986 年巴黎藝術家反對種族隔離的展覽現場,曾經期許過獨立運作的藝術展覽,宛如發聾振聵的畢卡索經典畫作《格爾尼卡》(Guernica)一樣,以人性的衛星方式巡迴在地球之外的軌道,把見證的訊息傳遞回被封閉的界域。今日的藝術作品與展覽,如何能夠揭露這些多層積壓的冷冽扭曲,與資訊社會回音腔(echo chamber)的「隔離發展」,穿越符碼迷霧與情感綁架,如何擁抱觀眾,讓觀眾/讀者/使用者/參與者除了浸淫在過度充斥的意義之中,還能夠觸發想像,重獲行動能力,進而見證時代、並且生存下來?

網路作為思想的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