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 on GitHub

work@ilyagram

「吞服烏肝並兔髓,換盡塵埃舊肚腸」

hhfund-2017spring-fundraising

基金會核心工作核心工作

重點工作:數位未來

基金會董事長中研院李德財院士過去十多年領導科技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積極推動台灣文化如何有系統、有結構地對全世界發聲。十多年來的「數位文化入口網」推動經驗指向了全世界正在發展中的文化資料交互連結的未來。

文化的兩個發展向度:全球化與在地化;前者更加著重連結,後者更加著重賦權與培力。資訊科技扮演其中銜接與支持跨越各種規模(scale-free)、維度軸線的重要角色。從 2015 年開始,李德財院士接受台中市林佳龍市長的邀請,擔任數位文化中心推動小組召集人的角色,推動「由下而上的數位文化創新運動」。

智庫發動者。

重點工作:環境保護

我們跟隨著莊秉潔教授的腳步,開始對新型態的環保行動做整理、論述、跟設計演講與課程、規劃傳播行動。

我們可曾想過,公共政策與法令規範、管制作為的之間如何彼此糾纏相連?

今年的地球日,我們將邀請莊教授演講「大數據救地球:新一波環保行動指南」,介紹學術界與公民團體如何運用新時代的資料技術,檢討中央與地方政府的環境保護政策,包括區域/縣市案例分析、縣市能源政策規劃建議,與運用氣候模型模擬空氣污染效應;檢討污染監測數據問題,甚至對區域污染狀況即時監控預警及採取行動。

空汙、PM2.5,霧濛濛的天空,加上今年連連的紫爆日,是目前中南部民眾的切身之痛。我們都在穹頂之下,無所遁逃於天地之間,最紮實地感受到公共政策與區域發展是如何在你我的肺與喉嚨、眼睛與視野之間微調、平衡而有所感受。

今年的地球日,我們邀請中興大學工學院副院長莊秉潔教授演講「大數據救地球:新一波環保行動指南」,介紹學術界與公民團體如何運用新時代的資料技術,檢討中央與地方政府的環境保護政策,包括區域/縣市案例分析、縣市能源政策規劃建議,與運用氣候模型模擬空氣污染效應;檢討污染監測數據問題,甚至對區域污染狀況即時監控預警及採取行動。

無論是年輕學子想要探索國家能源發展、認識工業環境污染數據如何分析,或者作為公民與市民了解國家或區域公共政策的意向與決策挑戰。這將是自己看懂數據,自己分析預測空汙所跨出去的第一步:歡迎您報名本次講座,共同參與普及台灣社會的數據思辨能力,讓透明監督無所不在,遍地開花。

重點工作:公民教育

以相關主題進行公開講座,與規劃執行網路線上課程。

宏華講座的目的是彙整學校內已經做出….

內容包括:台灣的土地與人藏種於農的新環境倫理資訊時代與網路社會 等等內容。

2016年業務報告

基金會創立工作

今年四月份基金會在李宗義博士,勤業會計事務所與劉欣雯秘書的協助下順利於環保署通過成立。我們完成了初期的業務規劃,並且在五月份的董事會中報告。李宗義博士由於生涯規劃緣故,赴中國武漢擔任教職,九月已經於基金會離職。

九月開始招募人手進行基金會的資訊化基礎建設,包含 email 與辦公室運作網路服務、網站等工作。目前除了執行長與專案管理研究員(兼職)之外,我們還希望招募一名資深專案研究員(兼職),來完成資訊基礎建設的規劃與執行。

基金會 CIS 形象識別系統

在基金會啟動的過程中,經由董事長召開會議決定,優先針對基金會的 CIS 形象識別系統進行設計規劃;希望藉由核心視覺意象的確立,來展開基金會的其他各項業務工作。

經過比較與討論後,基金會決定邀請曾經參與過蔡英文總統競選總部 CIS 形象識別系統建立的張文馨設計師參與本項工作;由張文馨設計師介紹 CIS 的設計完整階段工作內容、分析國內外相關基金會視覺系統的屬性與特徵,經過董事長與基金會工作同仁討論後,正在最後修正設計方向。

大肚山計畫

2015 年基金會董事陳吉仲教授啟動與台中市政府、台積電的合作,針對大肚山台地邀集學界生物多樣性、人文、產業、圖資與空拍影像、資料處理的專家,成立了大肚山調查研究計畫,透過分析大肚山台地的自然人文與產業活動,提供台中市政府規劃保育與觀光遊憩、開發作為的施政依據。本計畫為期三年,第一年預算為 1500 萬,委託本基金會辦理研究調查相關工作。2016 年11月完成第一年的結案報告。

第一年的工作中多次與台中市政府各局處進行業務協商,了解市政府方面希望取得什麼樣的資料、並且對於後續的規劃方向提供研究分析結果的支持。市府代表表示市長並希望後續不同區域如大甲溪流域等也可以依照同樣的精神來做調查研究。該計畫下一階段工作是第一年工作成果驗收,並針對第二年的合作案提出計畫書、簽約開始執行。

基金會活動

經過近一個半月的籌備,基金會於 9月 3日舉辦了第一次的公開活動:《2025 非核無煤的關鍵問題》,由基金會董事莊秉潔教授主講。我們針對青年族群、在環境資訊協會的電子報社群成員約 4000 訂戶,以及社群媒體網路臉書上進行了宣傳工作,觸及了近 2000 名臉書使用者,與其中約 150 人有交流互動。我們除了實體活動之外,更投入資源安排現場的錄影,後製,字幕等做後續線上的演講播映,更希望 2016 年還能夠基於這些成果再就環境與能源議題,與莊秉潔教授合作規劃執行更進一步的推廣活動。

本活動預期對網路上的活躍者釋出基金會成立的訊息,並且與莊秉潔教授的身體力行結合研究與社會公益的發聲行動相互結合與定位。

基金會的第二個實體活動於 10 月 29日在本基金會捐助人棉花田生機園地董事長路孔明先生無償贊助的活動場地,建國南路棉花田生機園地門市地下室會議廳舉行。我們邀請 35 歲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博士班鄭富源先生來負責策劃,活動名稱為《後 g0v NGO 茶敘:環保公民團體與世代交替》。活動希望針對本基金會核心目標之一的「人才培育」做反省:年輕世代與公民社會如何面對數位時代的挑戰?組織面臨世代交替挑戰時,如何與青年對話?

該活動以不公開的座談方式進行,邀請第一代的社會運動團體主婦聯盟綠生活消費合作社創社主席陳來紅女士,創立二十年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創會秘書長陳瑞賓及現任理事長高英勛,g0v 成員與 NGO 資深工作者吳柏旻,網絡行動社會企業創辦人黃雋,以及新媒體觀察家,曾參與荒野等非政府組織顧問工作張育章等人,就組織文化與世代交替議題提出反省想法。基金會出席同仁包括李士傑,劉欣雯,黃瓊儀,與即將邀請資訊業務合作的張俊彥等人。

本活動的目的有三點:與友好社團的資深工作人員進行交流;宣傳本基金會與倡議未來議題合作的想法;邀請年輕同仁策劃基金會活動,建立合作模式,發掘青年關心議題、尋找能夠觸動青年群眾的適切連結方式。

十一月份將參與與策劃交流活動,不舉行公開活動。12 月 25 日由大肚山計畫子計畫主持人、成大考古學研究所所長劉益昌教授,在台中光明客棧以《台灣的土地與人:以大肚山為例》發表演講。

基金會外部交流活動

從 2015 年 9月開始,基金會董事長李德財院士受台中市市長林佳龍邀請,參與市府推動數位文化中心工作,擔任副市長層級之數位文化中心推動小組委員召集人;執行長李士傑擔任推動小組委員,協助李院士處理推動小組相關工作,以及協調市府同仁處理數位文化中心的相關業務工作。截至 2016 年 11 月為止,已經參與超過 50 次以上的大小會議,並在市府文化局視覺藝術科人事更替的情況下,協助完成了與中興大學人社中心數位文化白皮書撰寫、數位文化中心推動辦公室的規畫案招標等重要工作。

另外一個重要交流活動成果,是基金會推動與蕭景燈博士共同規劃數位文化中心的核心架構。台中市政府 9月任命蕭景燈博士擔任未來數位治理局的局長與籌備主任。蕭景燈博士先前在中研院數位典藏團隊中擔任重要角色,也在其擔任開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任內,於本基金會籌備階段提供資源協助。蕭博士在數位文化中心的技術架構上,提供了早期開放連結資料(Linked Open Data)的研究實作成果,提供本基金會的資料團隊參考。

基金會董事長李德財領導過去十多年的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推動工作,在國際合作的累積經驗成果上,認識到協助台灣政府深化數位文化工作的優先性與重要性;所以以此作為發展基金會「數位未來」工作的基礎。

基金會不僅協助台中市政府推動數位文化中心工作,更在中央層級尋求與目前的新政府文化部團隊就台灣文化科技的發展交換意見。10 月 7日基金會協助安排文化部部長鄭麗君女士拜訪中研院院長、副院長與李院士的交流會議。11 月 4日基金會拜訪文化部政務次長丁曉菁女士,了解文化科技業務的目前現況與優先挑戰,以及與基金會合作的可能。

2017年業務計畫

至少講座4場、工作坊1場、影片分享會1場、基金會之友年度參訪1場

活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