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note-overview
社交生活 social life
- 寫作
#是擅長記憶的朋友呢
#是擅長長袖子跳舞與表演的朋友呢
因為我們不會質疑:文化是如何等同這個時代的集體記憶。當四行倉庫護旗女學生楊惠敏被忠義英雄戴雨農關了四年,原有的電影記憶如何被沒講出來的真實故事給打臉,後代除了陷入混亂只有完全遺忘。文化機構如何制度性地毀壞、而非維護記憶?就不討論無法保存文物紀錄的館所與園區了。過往展覽歷史資料的紀錄抹消,而非保存。借展紀錄與文物的關係不被重視。博物館內的無法查詢無法拍照無法蒐藏,策展者與策展的不被重視(你看到記者會但是你看不到燈具錯誤的使用與塗抹牆壁)。文化機構只是文物與藝術品的保全人員,掌控權力勝過詮釋權力,不讓你讀只看不能品味。
這些文化是如何地傳遞了什麼樣的記憶的滋味呢。
把文化機構視為理所當然的 #記憶 角色拿出來,審視其是否合理;再加上與民眾及藝術家角色 #關係上的平衡(何時需要平衡了?),看來要講清楚這之間的關係,可是相當高難度的表演啊。
- 跟 M 講了我的意見,希望她能懂
想像困境不能取代真實的困境。自己做主人所問的問題,跟自己是客人問的問題,心態不同,問的問題也完全不同。語言與科技、內容上的差異都不是重點;他們都是配菜,環繞著意志與想像的主菜。是有清楚的問題意識才有閱讀,而非閱讀完自動生產出清楚的問題意識。而清楚的問題意識只有在對周遭現象觀察後有所認知,才能夠順利產生;只從複製與臨摹,只會帶來遮掩,而不會帶來明晰。
- 反思了臺三線的問題
專家的空間,塞滿了本來要聆聽當事人的聲音。
面對一個多面體多層次的計畫,專家扮演的角色應該是根據他們的經驗提出解決辦法;而不是取代當事人變成需求的提供者。需求應該是經過恰當程序驗證過、各種當事人的「真實需求」,而非想像的需求。
當專家變成需求的提供者,那需要專家去辯證、討論與競逐的解決方案問題空間(problem space)就會變得空無一物。期待計畫管理科層官僚運作自行填補空間,就會走到無法否證(falsification)、只能列舉肯定的無限正能量循環地獄裡。在那樣的情境中,只能等到範圍外的抱怨戳破同溫層時,我們才有機會聽見不同的聲音。
- 發現對很多事物都不想 comment,而是想要快速跳過,回到自己耕耘的領域(例如數位文化嗎?)
- 週末幫媽媽搬家(大件)與設定電腦(週三移機)
- 終於去看了 Y,也聯絡了 L,下午跟 T 聊了許久,也在媽媽的腳步之後去看了一下爸爸。做了好幾件期待已久的事情(心情很好)….是否這才是人生的常貌?
- 開了 書與閱讀,心理事務,與其他的頁面。
- 一忙又耽擱到規劃去探望朋友的時間。看來私人的事務,也應該先 book 下來。(這是資訊社會的終極影響嗎?)另外昨天拿到的書,待會也要寫道 avlog 裡面啊…
- 組裝生活片段
- 媽媽家的資訊勞動:蘋果 iMac hack
- 心靈過累時的聯想,與隨想
平台反思 platform reflections
- 看到(關於某個主題的)「數位平台」 有感
- 創造平台,運用平台,然後才是成為平台內容:我的優先順序是這樣的。但是現實人們的生活卻往往相反 — 首先是成為內容,然後試圖要運用平台(並且把運用平台當成重要經驗與指標),最終才是創造平台。人們因此而衍生出許多更為脫離現實的勞動形式(苦中又苦)啊…
- 因為過去十多年曾經擁有創造內容,建構實體聯盟的經驗,才會覺得只有用這樣的優先順序,才有機會不被平台的莊家算計給吞沒。
- 既然都已經生活這麼複雜了,為何不建立一套資源經濟系統來把這些進出給變成商業模式呢
- 學術人生如戲,戲如學術人生。台大的郭明良研究團隊論文造假新聞,帶來的連帶損害其實是既深且重。一個早上的閱讀心得:
造假的成果,毀掉了多少獎?讓人連帶質疑了多少系統的公正性?舉例來說,醫生體系帶助理所撰寫的論文,付保護費交換升等與影響力;助理看懂遊戲,再直攻博士班,繼任總管。學界作為人脈交流與影響力「雜交」加乘的社交空間;科技政界作為再分配資源的重要地點。匿名審查成為小保護費與大保護費系統的「擴大祭祀圈」。
- 思維快速如何縝密展開,不跳躍,不逃避
- 不要增加期待
- 遠藤周作,《沈默》改編電影,馬丁史柯西斯導演
養生養身
- 清晨皮膚癢,四點起來找皮膚科部落格,最終回到李璧如醫師的文章靜靜地爬文,心情也終於平靜下來。回想起今天下午在小黛的追思會裡吃了一杯冰淇淋,後來與育章討論時便「汗如雨下」。用一句話來總結:「有一份寒氣,就有一分蒸汗!」
- 再接著想下去,西醫「在差異中尋求共同」,中醫則「在共同中關注差異」:每個人之前的身家性命是怎麼在照顧,各種形貌天差地遠,處理之後也應該有各式各樣的應對反應。當我「頭汗如蒸,寒冰融解」時,也是我的「活的身體」在應對生命的時候。
- Gregory Bateson 在闡述 metapatterns 時,比較機械性地詮釋是跨越物種的「連結模式」;但是「活的身體」啟發我另外一重對 pattern 模式的想法。
- 在「貴婦超市」Jasons 逛酒、茶與餅乾,回想起 Waitrose 的風味(Harwood 介紹快樂員工的合作典範)令人回味無窮啊;沒有看到心動的 Pinot Noir,就挑了義大利氣泡酒 Asti。
- 新春發願,願的開示:「岡波(巴)四法」(菩薩道)
「願心向法,願法向道;願道斷惑,願惑顯真。」
影音日誌 avlog attitude
- 整理進影音誌
- Inspired By Bach: The Cello Suites (Remastered) by Johann Sebastian Bach, Yo-Yo Ma. I like the names: Prelude, Allemande, Courante, Sarabande, Menuett I/II, Gigue.
- 竟然發心參與了 Humble Freedom Bundle 的活動,換回了一堆遊戲與書~